行業協會在物流發展中的作用上海到長春物流
發布于:2011/7/29 來源:http://m.cdn87.com 點擊次數: 對于行業協會 上海物流網
1.制定大件運輸的考評體系
大件運輸具有行業自身特性,制定行業服務標準有利于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建議結合我國大件運輸的發展特征,結合電力、化工、機械等行業的不同需要,制定大件運輸評價體系和方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深入開展大件運輸綜合評價工作,從行業自律層面強化對大件運輸的管理,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2.促進大件運輸的區域合作
區域內的大件運輸企業業務互補性高,具有較強的區域合作需要。建議行業協會在區域內部或全國范圍建立區域合作的平臺機制。通過信息共享、業務合作、集團采購、統一保險等方式,引導企業合作共贏,促進行業“抱團發展”。
3.引導大件運輸的環保發展
大件運輸的特殊性,對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議行業協會積極推薦環保車輛的使用,引導行業節能減排。建議行業協會積極引導低排放的大件運輸的發展,建立大件運輸的綜合運輸體系。
4.加強大件運輸的人才培訓
物流人才是每個大件運輸企業的基礎,大件運輸工種對操作人員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建議行業協會制定行業人才技能標準和培訓體系,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才培訓工作,進一步奠定行業發展的基礎。
5.建立與國外有關方面的聯系機制
德國大件運輸發展較早,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同時,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德國同行也迫切需要與中方合作。中德之間已有許多聯系渠道,就大件運輸的方案設計、運作執行、法律規范和標準制定方面,也應該建立經常性的聯系機制。比如,可以增加像我們這次的考察研修團組;邀請德方專家來華講學交流;雙方互相參加對方活動;派遣中方學員到德國實習;請德方專家參與中方項目咨詢;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機制等。日本物流業的特點
在日本,從事物流服務的有150萬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務的。物流在日本的廣泛由此可見。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經形成了適合其國情的現代化流通體系。其主要特點是:
1.運輸系統現代化。日本政府十分重視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建設,僅1958-1968年10年間,交通運輸的投資就增長了27.8%,并實現了運輸裝備的現代化。公路貨運量由1960年的14.9% 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車運輸的優勢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倉儲系統現代化。日本倉儲一直作為物流的中心環節,被列為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日本建有大型倉儲群,擔負著物流中心的任務;另外還建有一批小型倉庫。這些倉庫的建設為日本物流業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車、托盤更是朝標準化、系列化方向發展。
3.裝卸搬運系統現代化。日本物流過程中,裝卸搬運形成了一個有機系統,其裝卸物多數采用叉車,或用鏈條輸送機傳送。托盤小車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裝標準化。日本政府曾頒布了《工業生產包裝標準》,大多數包裝都有統一編號,才能夠條碼識別物。包裝技術或產品包裝手段都實現了高度現代化。
5.信息處理現代化。日本的各個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它是實現信息處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計算機總控室設有總機,與各工廠、商店、批發商社、用戶以及物流中心的各個分機系統都連成了網絡,形成自動處理與傳輸的信息系統。
二、日本物流業的發展經驗
1.重視物流業的學習和研究。美國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國家,是世界上物流業最發達的國家。50年代中期的日本,在經濟恢復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習美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他們在考察美國工廠的運輸情況,如搬運設備、搬運方法、庫存物資的堆垛方式與廠內運輸有關的工廠總體布局和搬運技術的狀況之后,正式引進了“物流”這一概念。在日本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持和物流需求的推動下,物流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加之他們非常重視物流的研究與組織管理,從而在進入 70年代后,日本在物流技術和管理的探索上,開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日本物流業除了積極向他人學習借鑒之外,還非常重視自身的科學研究。他們成立了物流研究所、物流學會等機構,組織各方面專家、學者和物流工作者,對共同關心的物流問題進行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研究。為了提高全社會的物流意識,他們召開全國乃至國際會議,即積極提高物流業的戰略地位,又提高物流科學研究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上海到長春物流
日本重視物流科學研究還體現在肯花大力氣培養物流管理人才上。除了在有關的大專院校設有物流課程,培養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外,還有群眾學術團體為社會培養一般的專業技術人才。如日本物流管理學會和日本物資流通協會,分別舉辦定期的物流大型講座,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
2.物流業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日本物流業發展無論是在規劃布局、硬件設施,還是在軟件開發、規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緊緊圍繞著社會需求展開的,有的甚至超前一步,有力地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日本政府推進物流發展主要是積極加快建立物流基地:首先,由政府牽頭確定市政規劃,在城市的市郊結合部、內環線之外(或城市之間的主要干道附近-
)選擇合適的地塊作為建設物流基地的選址。其次,將基地內的地塊分別以生地的價格出售給各個不同類型的物流行業協會,協會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內部會員中招募資金,用來購買土地和建造物流設施,同時成立專業公司來負責此項工作。協會成員的出資額可多可少,不足部分政府還可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再次,政府對已確定的物流基地積極加快交通設施的配套發展,在促進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促使物流基地的地價升值,使投資者能得到回報。最后,各個協會的專業公司則根據當前本行業的實際需求在物流基地內統一規劃建設物流設施,建成后由專業公司負責管理。協會中出資的會員都可以按照自己業務的大小相專業公司承租物資設施,并可享受相同的優惠價格。這樣一方面保護了協會中投資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協會成員之間的相互競爭,使物流設施得到充分利用。
3.重視物流業信息化。為提高物流效率,適應流通產業發展的新要求,日本政府非常重視物流產業的信息化。據 1988年的日本政府頒布的《運輸白皮書》報告,80%的運輸業者已經各種程度利用了計算機,特別是路線卡車的使用率達到了91%,航空運輸業達到了 91%,外航海運業為85%,倉庫業77%,路線卡車貨運業的聯網率達到了63%,以其他公司的聯網率帶到了50%,倉庫業的聯網率也超過了50%。
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物流業信息化程度已經很高。隨著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的興起,20世紀80年代后,流通業務將準時生產制引入商品流通中,生產者和銷售者采用準時制生產、準時流通的運營方式,加快了物流業信息化的步伐。通過信息化,物流企業在出入貨統計與驗證、庫存管理聯網、配送信息管理、載貨明細表編制、貨物追蹤情報、運輸車輛管理等方面實現了自動化和效率化。 由于非洲市場的航線信息比較分散,加之很多航點的通航信息對于國內貨運航空貨運來說并沒有實在的意義。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分兩部分進行,亞太區域對國內貨運航空貨機非洲航線運營有借鑒意義的標桿航企的航線統計;非洲最有潛力的三個航點約翰內斯堡、拉各斯、內羅畢貨機運力投放數據統計。
(一)亞太區域非洲航線標桿研究
(二)非洲潛力機場運力投放統計
其一,南非約翰內斯堡機場(2009年)
其二,拉各斯機場(2009年)其三,內羅畢機場(2009年)內羅畢機場的航線網絡非洲市場貨運商機分析
一是政經環境:非洲雖然近期經濟發展強勁,但由于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制度不健全),政局尚不是很穩定(2010年世界杯期間,在南非法制“相對最健全”的國度,搶劫事件尚頻頻發生,非洲國家整體社會治安情況可見一斑),貨源結構單一(雖然近期貨源結構正在向有利的方向發展,但時下非洲經濟的發展還是主要依賴資源類初級產品),市場基礎并不足以支撐貨班經營。
二是航企建言:從來自亞洲和非洲的運營數據來看,現在亞洲尚沒有航企經營非洲的純貨班,即使像國泰、大韓這樣的行業標桿企業也僅在非洲經營零星的客班;而之前有嘗試經營貨班的新加坡航空和翡翠航空,也在短暫的運營后暫時停止了非洲航線的運營,航企的經歷也從一個側面預示非洲市場短期內尚不適合國內貨運航空的貨班經營。對于國內貨運航空來說,非洲市場現在確實不成熟。不僅去程航程遠,飛行成本高,貨物品質不高,并且回程還無貨;與此同時,對于現在的非洲市場,中國國內現在尚沒有大型貨機(B747F或B777F)運營,因此當地對大貨機的保障能力也很是堪憂……
但這是否意味著可以暫時忽略非洲?如果不是,那么進入非洲市場的“切入點”在哪里?在回答這兩個問題前,先了解一下今日的非洲。
非洲經濟發展與市場現狀
(一)不利因素:
一是非洲國家貿易壁壘高,除了對商品和卡車(非洲最重要的商品運輸方式)征收各種關稅外,還經常征收高額費用和稅收。
二是政局穩定逆轉,隨著一些非洲國家先后結束內戰,非洲國家政局在幾年前已逐步走向穩定。但近年來,毛里塔尼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和馬達加斯加相繼出現非憲法政府更迭,相對穩定的非洲政局開始出現逆轉。此外,持續了數十年的索馬里內戰仍在繼續,剛果(金)國內沖突不斷。
三是非洲官僚主義泛濫以及腐敗問題嚴重,貨機運行的隱形成本增加。
四是基礎設施落后,保障能力堪憂;非洲大陸現有基礎設施如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等大部分是殖民時期留下的。由于缺乏資金,非洲國家對原有基礎設施既沒有擴建和改建,也沒有進行必要維護,導致基礎設施陳舊落后。
五是過分依賴單一的資源類初級產品的生產和出口,難免會出現起伏。
六是就業問題嚴峻(失業率高)。
(二)有利因素:
一是增長勢頭迅猛。2000~2008年,整個地區的實際GDP的速度增長為平均每年4.9%,而上世紀90年代的增長率僅為2.4%。此外,近年來,許多非洲國家的政府已經進行了結構性改革,使得其經濟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事實上,2008年實際流入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增長至620億美元,而2000年為90億美元。相對于GDP而言,這一規模幾乎與流入中國的外國投資相當。在2000~2008年間迅速增長的非洲新流入資本中,FDI的增長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另據非洲開發銀行(AfDB)最新發表的《非洲經濟前景2010》報告預測,2010年非洲經濟將增長4.5%,而明年(2011年)的經濟增長幅度可望達到5.2%,非洲經濟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東亞等經濟增長最迅速地區(見上表:世界主要地區GDP增長率)。
二是發展后勁大。對單一的資源類初級產品依賴程度降低,商品需求呈現多元化,電信、交通類產品需求增長迅猛;此外隨著東南亞地區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會加快低附加值產品產業的大轉移,即從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等)轉移到東南亞和非洲(未來10年內可能發生的事)。
非洲國家除了南非和尼日利亞等富裕國家外,還有很多國家經濟競爭力排名比較靠前,如突尼斯、摩洛哥等。 上海至鄭州物流